头部白癜风治疗 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a_4624589.html

#致敬齐长城#

多年前的春秋时期,周王朝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,在历史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、呼风唤雨的一线演员们,换成了各方诸侯,相互之间或结盟,或翻脸,或讲和,或征伐,好不热闹。

在山东这块土地上,齐、鲁两国各怀心思,连续两年的兵戎相见,各尝败绩,最终促成了齐长城腾跃于齐鲁大地之上。

时光回到鲁庄公八年(公元前年),那一年齐国怪乱。

齐国的国姓为姜,当时的大当家齐襄公(这货的所作所为就不多说了,各位自行百度吧),是他爹齐僖公的长子,他下边还有两个弟弟,一个叫公子纠,一个叫公子小白。另外,他爹僖公死后还给他留下了四个人:公孙无知(僖公的侄子)、鲍叔牙、管仲和雍廪。

背景介绍完了,故事就从这四个人中开始。

首先登场的是公孙无知。齐襄公这个人我刚才说了,不仅是个极不着调下三滥,做事那是相当的不靠谱,而且还脾气十分的古怪和暴躁。虽然国家是人老姜家的,文臣武将们忍气吞声的居多,但是他们家族的人可不吃你这一套。

这不,他上任后就因为给这个堂弟公孙无知降低了待遇,无知就联合两个早生异心的边关守将,趁襄公外出打猎受伤在宫中修养的绝佳时机,在这个月黑风高之夜发动了叛乱,将堂哥襄公杀死,并自立为君。

鲍叔牙和管仲这两个聪明人一看国内这形势,立马做出了极为准确的判断,随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,改变了历史的进程。

他们二人各自带着所辅佐的公子,鲍叔牙和公子小白去了莒国,管仲和公子纠到了鲁国。接着,该鲁庄公登场了,齐、鲁两国的战争也随之开始了。

鲁庄公九年(公元前年)。前文中唯独没提到的雍廪,在这年的春天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。自公孙无知篡位后,身为齐国大夫,雍廪忍辱负重,悄悄联合国老和几个大臣密切配合,利用春节“假期”先骗走了当年同无知一同篡位的两位将军,接着群起而攻之杀了公孙无知,随即点燃狼烟告知国老,然后国老斩杀了在府中饮宴的这两位叛将。

这时,两位分别在莒、鲁两国避祸的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闻听国内政治环境得到了肃清,为了回国争当一把手,他们立马整理队伍,各自朝齐国一路狂奔。而亲自护送公子纠返齐的,除了管仲,还有鲁庄公。

要说起来,谁当齐国的一把手是人老姜家的家事,你鲁庄公跟着凑什么热闹,还亲自带兵护送?其实鲁庄公心里打着小算盘呢:齐鲁两国相互接壤,目前齐国群龙无首,如果我亲自把你公子纠送上王位,你想想咱这睦邻友好的关系得“铁”成什么样?

结果这人算不如天算。

享有“管鲍之交”美誉的管仲和鲍叔牙同在齐国称臣,两人不但相知相识,而且都是极其聪明的人。当半路之中两军相遇,管仲毫不留情弯弓搭箭射向了公子小白。鲁庄公和管仲眼看着小白翻身落马,心里的石头顿时落地,特别是鲁庄公,估计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。

哪曾想,不知道是管仲激动了还是怎么着,射出去的箭稍稍偏了那么一点点,只射中了小白的佩带,连皮外伤都没受。在这电光火石的一瞬间,精明到眼睫毛里、对管仲极为了解的鲍叔牙神反应:小白你就躺着别起来,装死,装死,立马装死!打起白幡,身披重孝,全员装死!!

看看小白的队伍一片哀痛之声,接着打起了白幡,鲁庄公和管仲就更踏实了,也不着急赶路了,慢慢地目送着小白的白色阵仗在前面痛哭流涕地回到了齐国。

几天之后,当他们来到齐国城门之下的时候,全体傻了眼,公子小白已经接手了国君的玉玺,成了后来大名鼎鼎、叱咤风云、稳坐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了。

眼看着到嘴的鸭子有复活飞走了,鲁庄公咽不下这口气:老子为这事策划了这许久,能让你小子轻而易举就得了大齐?这事没完!接着当年8月,趁着齐桓公刚刚为大哥齐襄公办完丧事,尚未站稳之时,就带兵再次来到齐国帮公子纠索要王位,在乾时(又写作干时,今山东桓台)让齐桓公这一顿胖揍,连自己坐的车都砸烂了,不得已搞来一辆便车狼狼狈狈地返回鲁国。

这回换齐桓公不跟他算完了,派鲍叔牙带着大兵到鲁国,告诉鲁庄公:若想鲁国平安无事,满足二个条件:一、杀了公子纠(为了王位稳固,亲情不算啥),二、交出管仲。这时候的鲁庄公哪敢犯强,接着干了一件足以让他后悔终生的事:不但杀死了公子纠,而且亲手将管仲送到了鲍叔牙的手里。

结果,鲍叔牙回齐之后,极力劝说齐桓公摈弃当时的一箭之仇,重用管仲,不但成就了齐桓公的雄伟霸业,也成就了管仲“中华名相”的英名,更成就了管鲍之交的千古美谈,至今仍为标榜。

齐桓公虽然原谅了管仲,但并未同鲁国达成谅解,经过“乾时之战”胜利的齐桓公,转年(公元前年)正月就派兵杀气腾腾地奔向鲁国。正在鲁庄公积极备战的时候,有一个人出现在鲁庄公的面前,“问何以战。公曰: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对曰:‘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。’”。

怎么样?上面这段话有没有感到很熟悉?

没错,这就是影响深远的、我们在初中是必学必背的一篇文章——《曹刿论战》,这个站在鲁庄公面前的人就是曹刿,这场战争就是在中国古代军事上赫赫有名的“长勺之战”。

战事的结局不用多说,用曹刿的一句话来概括总结:“夫战,勇气也,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”

你叨叨了这半天,究竟跟齐长城有个毛线关系呢?

别着急,主题这就来了:

经历过乾时和长勺这连续两年、双方各有胜负的两国之战之后,年轻的齐桓公深刻地意识到,事不能再这么干了:齐、鲁两国的边境线狭长,而且尽管鲁国的国力不如齐国,但也是不容小觑的,而且它身边还依附着众多小国,它们要联合起来时不时地来骚扰我们,天长日久可受不了,不如干脆就在南部边境线上修筑一道进可攻、退可守的防御工事吧。

时隔不久,齐长城一期工程破土动工,自今天山东长清的广里村修到了淄博博山,用时年。

稍事休息后,时光来到了战国时期。

这时候,鲁国已经被楚所灭,而齐国则“统一”了包括胶东地区在内的整个山东的北部。公元前年,齐威王发现自己国土的东南部全部向楚国开放,甚是忧心,因此又接着先人的功绩,从博山一路将长城修到了今天青岛胶南市小珠山,到达了黄海之滨,直至齐宣王方才完工,又历时70余载。

这道由齐桓公开始,历数代诸侯王,耗时多年的人工屏障绵延公里,几乎将齐鲁大地整个一分为二,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,齐长城才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(之所以说基本上完成,是因为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,它也多多少少发挥过一些作用),成为了铭刻在齐鲁历史、中华历史华章之上的一道深深地烙印,值得我们后人去瞻仰、去研究、去爱惜、去保护。

(注:文中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通知删除)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qfpb.com/zcmbzz/14768311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